首页 量子科技 量子人才成“稀缺资源”,专家呼吁加大培养力度

量子人才成“稀缺资源”,专家呼吁加大培养力度

“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需要大量的量子计算人才,以推动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12月9日,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部主任贺成文在山东省聊城市表示,“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需要大量的量子计算人才,以推动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12月9日,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部主任贺成文在山东省聊城市表示,“量子计算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需要加大投入,因为拥有更多优秀的量子人才将成为保持国家量子科技竞争力和创新优势地位的关键。”

贺成文是在量子计算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校长论坛(以下简称量子人才培养论坛)上作上述讲话的。该论坛是中国首届以量子计算人才培养为核心主题的高峰论坛,旨在推动我国量子计算领域人才培养与发展。

量子人才稀缺

“量子计算将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世界各国均加码量子计算,而人才培养是其关键。”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虽然目前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发展如火如荼,但与国外相比,量子计算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

“IBM实验室量子计算专业人才2000余人,而中国共计1000余人。根据麦肯锡研究,每三个量子职位空缺只有一个合格的量子人才候选人,这种情况预计将继续恶化。到2025年,甚至只有不到50%的量子计算工作可以填补,全行业开展量子科技人才抢人大战。”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雪娇用这段话证明一个观点——量子计算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他提到一个词“量子瓶颈”,意指找到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具有一定难度。“全球从事量子计算的专业人才千余人,中国有百余人。”“未来十年至少有一百万个量子工程师缺口。”赵雪娇认为需要有完整的量子教育规划,加强各级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教育,加速量子前沿的探索,为量子技术、为更多的人就业做好准备,并扩大未来行业的人才库。

人才短缺已经严重制约量子科技发展,但与会专家也认为,量子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着科普力度不足、缺乏课程资源和师资、缺少教学平台及实训环境、缺少创新机制等挑战。

如何直面挑战?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量子计算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王志敏认为,量子计算人才教育和培养很关键。

四方都要努力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山东省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院长张宏图告诉记者:“量子计算技术需要的是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推动量子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大量的拔尖型人才投入其中。”

他认为:“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量子计算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从K12阶段(即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布局,率先培养更多优秀的量子计算人才。”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意识到“量子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在中小学STEM教育中加入量子科技知识,增进学生对量子科技的认识,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而国内已有8所院校成功开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几十所院校正在开展量子人才培养工作。

在政府、学校之外,企业也在努力。

在本次论坛的会场外,各种量子装备吸引着参观者驻足。其中,一个月之前刚刚发布的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VR教学体验系统成为焦点。

赵雪娇的另一身份是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副总裁。而本源量子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正式推向商用领域的量子计算企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带领中科大博士团队创立。上述装备便是该企业团队自主研发的,在实训模式下,使用者只要戴着VR眼镜,通过控制手柄,就可以在量子世界看量子比特状态演化和叠加过程,亲自搭建、装配一台超导量子计算机,从而助力量子计算人才培养。

“量子计算教育需要全民参与、用好社会大课堂。”赵雪娇认为,在政府层面上,要制定更多针对性政策措施;对教育机构而言,要推动小初高、大学等机构参与并融入量子教育,培养更多人才;对企业来说,可提供丰富的量子教育资源、展览、培训、比赛等方式,科普推广量子教育;对公众而言,鼓励积极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原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摄影 王延斌,责编 韩梦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山东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handonginfo.com/industry/quantumscience/9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云采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t@svip.tech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